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以“六艺”为基,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六门学问。《周礼·地官司徒》称:“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六艺不仅是古代的课程内容,更可从中窥见中国传统教育对于品行、技能、德性以及智力的全面要求,在这些内容中,有些部分与现代体育理念相契合,甚至成为体育性质的直接或间接来源,本文将探讨六艺中具有体育性质的主体内容,深入挖掘它们对现代体育及个人发展的意义。
礼:传统礼仪的锻炼
礼是六艺中对形式与精神最为重视的,主要涵盖了个人行为和社会交往的基本规范。《礼记·曲礼》中提到:“礼者,尊贤也。” 通过礼的学习,不仅能培养人的谦虚谨慎的美德,还在于通过“长揖、拜归、揖拜”这些动作的实践来训练身体的敏捷与恭敬,这些动作与现代礼仪有一定的相似性,是通过日常行为中的规范来教化人养成严谨的作风和良好的仪态,在某种意义上,这些礼仪动作为古代教育的“体操”或“礼仪运动”,培养了被教育者的自我纪律和集体意识,无论是宫廷登记的繁文缛节,还是日常生活中的谦逊礼让,礼中蕴含的规则和规范都是对个人行为的一种自我控制和对他人的尊重。
乐:舞蹈的韵律之美
乐指音乐和舞蹈的艺术,同时包括诗歌和乐曲的结合,在古时,乐不仅仅是娱乐或艺术的教育,实际上还经常被用来进行身体训练。《荀子》中有“长歌,善鸣;搏拊之音而没杜希矣;舞者,乐也。” 乐中的舞蹈不仅在形式上要求身体各部位的协调配合,而且通过节奏和旋律的调和促进呼吸和动作的和谐,这意味着在练习过程中,舞者需具备高度的平衡力、敏捷的身形和音乐节奏感,乐还具有宣泄情感、矫正气质的作用。《乐记》中说:“乐也者以德音言和舞也者以太近言。” 乐的教育通过身体的运动在内心深处与外在行为达成一致,树立了以德兼形体的教育追求,可以说,真正的“乐”教育兼有德育与体能的双重功能。
射:臂力与敏捷的体现
射为六艺中的武术技艺之一,主要是弓箭的使用,在古代,射不仅是战争技能重要的一环,同时也是一种我们今日所称之为“体育运动”的项目,据《礼记·内则》记载:“五射:一曰中地加乘矢;二曰疾矢;三曰逐革;四曰举矢;五曰貌地如矢。” 射术不单是身体技能的考验,更是综合战场判断、身心协调能力的训练,在接受射艺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习如何拉弓、瞄准以及射击技术,还要进行耐力和体能的锻炼,从这个角度来看,射不仅在身体层面进行训练,更通过反复的练习培养人的耐力、专注力和意志力,它可以说是古代军人必备的身体技能同时又是射者文化修养的体现。
御:车马骑行的技术
御指驾车的技术(包括驾驭马车或车船),这在当时意味着一种高超的职业技能,驾车需要力量、速度、方向、反应以及身体的协调性,除了技术上的要求外,《周礼》将其与教育关系形容为:“御为执掌车马之法”,涵盖了驾车人对车马的精确驾驭、合理的安排时间和路线以及驾驭汽车的稳定性等各方面,这些能力和驾驶汽车一样需要熟练的操作技能和准确的反应控制,通过不断练习和学习中的纠错创新,“御”所要求的技巧增进与今日体育运动中所追求的技能训练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通的;这种练习所培养的耐性和心态完美地契合了竞技体育中所强调的静和动之间平衡的关系。
书:书写与持笔的训练
书指的是书法与文书的书写技艺。“书”的字词功底不只包含对文字理论的掌握还涉及到书写的实践能力,唐代张怀瓘在《书断序》中提到:“凡学书三年须精其执笔。”行笔时指法、腕力和臂力的配合加上对汉字精巧结构的理解都需要长期的肌肉记忆与手的敏练。《笔阵图谱》详细描述了如何运笔以及如何通过学书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挥翰如银钩迴互”所需的手部力量与控制正是一种广义上的“体育锻炼”,因此虽然不属体能竞技的运动形式但持笔时的协调和力量控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与其相映照。
数:数理逻辑的锻炼
数则是数学知识的掌握及应用。《周髀算经》有云:“数能察微验小”、“数之所入……至大无外”,强调的是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以及广泛应用性,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科学的计算”仍然离不开对数字、逻辑和几何等基礎的理解和应用加以高效率的脑力和手部操作,虽然“数”本身不以肢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但它却是培养逻辑思维、计算能力以及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好方法,实际是在科学研究中需要精确计算和严谨逻辑来支持很过复杂的实验分析此类逻辑能力也是需要经过不同维度培养、考核及实践中得到锻炼正如一些需要在脑中精确计算才能成为专家级技艺(如游戏竞技),从中不难发现这种思维训练更像是一种“智力运动”。
六艺中的体育精神传承
由此可见,“六艺”中的每一项都蕴含着丰富的体育精神内涵。“礼”及“乐”在身体姿势和动作上的要求,“射”与“御”对于肢体灵活性和力量的重视,“书”及“数”则通过对思维逻辑和手部技能的锻炼有益于体育性质的发展,它们不仅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身心锻炼方式而且在人的品格修养上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在某种程度上可视为对古代六艺教育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借古鉴今形成了相辅相成的有机体例如现代社会中各类运动所强调的合作精神与协作意识就与古代教育中“团体活动”的概念有相通之处;同时现今所倡导的基础体育教育和个性化教法也不禁让人联想到古代举例中的因材施教和实践经验正是这样的精神延续才使得我们不仅从身体层面注重体育教育更从精神上发扬体育精神它时刻提醒我们无论是在历史还是今天将身体的活动升级到行为艺术的表达合理利用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培养并完善自身才能在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向前奋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